強化通譯、志工跨文化溝通能力 移民署新北站舉辦通譯教育訓練
【外勞社記者劉達寬2025年7月10日報導】
為精進志工及通譯人員專業能力,提升新住民服務品質,移民署新北市服務站舉辦「114年度志工通譯教育訓練」,邀請翻譯、法律與移民輔導等多領域專家授課,內容涵蓋通譯倫理、跨文化敏感度、性別暴力防治及外籍人士在臺居、停留相關法規,課程安排紮實,期盼能協助志工及通譯人員在實務中提供更具專業與溫度的協助。
本次教育訓練特別新增「通譯測驗」作為課程結業依據,為通譯訓練歷年來首見。課程依據測驗結果核發結業證明,測驗內容分為基礎課程及專業課程兩大部分,包含通譯技巧、跨文化議題、司法法律用語及移民相關業務等,參訓者須達70分以上方可通過。此舉有助強化通譯人力專業素質,建立更具信賴之服務體系。
新北市服務站主任林財榮表示,志工及通譯人員是連結新住民與政府間的重要橋樑,移民署每年均會舉辦志工及通譯教育訓練,提供政府最新資訊與法規,精進全體志工與通譯的知能,提昇服務品質與量能。未來將持續辦理專業訓練,並鼓勵更多民眾加入志工行列,攜手打造友善且多元共融的生活環境。
新住民若想了解社福資源、學習管道,遇到生活適應、語言不通、經濟困難、家庭關係等都能尋求服務站協助;國人查詢入出國相關資訊、港澳居民入出境或停居留許可、外國人停留延期、拘留或重入國許可也都是服務站的業務,因此有賴於通譯、志工的協助。
為整合改善通譯制度,行政院2023年核定「通譯制度精進試辦計畫」,去年4月上路。包括提升對通譯培訓資格的要求,包括對「東南亞語」、「華語文」及「學經歷」等資格多元採認;要求培訓課程基礎須達6小時(通譯技巧、跨文化敏感度議題、通譯倫理必修)。
專業課程則至少需受訓8小時,以移民輔導組來說,包含外籍人士停居留2小時、移民署及移民輔導網絡業務介紹2小時、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規定與處理流程2小時,以及司法制度與常用法律詞彙2小時。各機關可以再依實際需求增加課程及時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