逾期滯臺外來人口已逾15萬人 近3年內增4成 逾期停留者倍增
【外勞社記者劉達寬2025年11月14日報導】
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出,至今年7月底為止逾期停留與逾期居留的外來人口數及失聯移工,分別超過15萬人及9.4萬人,且失聯移工占查處外來人口違法樣態近5成,恐淪為詐團利用的主要對象,建議移民署在擴大查處和提高罰鍰之外,再深入了解原因,尋求改善之道。
預算中心近期針對移民署115年的年度預算提出評估報告,報告指出,近年來逾期停留加上逾期居留的人數,已經從2022年底約11萬人逐年增加,今年7月底已經飆升超過15萬人,3年不到就增加了4萬多人,增幅近4成。
其中失聯外籍移工的比例仍居高不下,近5年間最高曾達到7成4左右,今年則占6成2。
除了失聯移工占比居高不下,觀察移民署的統計資料會發現,逾期停留的人數從2021年的2萬人左右,大幅增加至今年7月底的5.5萬人,人數翻倍成長。
根據移民署提供立院的說明,人數增加主因包括:勞動條件不佳失聯、市場缺工需求而留臺非法工作等情形增加,以及滯臺探親人數成長等。
預算中心進一步指出,觀察外來人口滯臺的時間,到今年7月底為止,滯留1年以上者高達11萬多人,已經超過7成,且滯臺10年以上者更是超過1.7萬人。
預算中心在報告中指出,移民署為了降低失聯移工與逾期停留、逾期居留的外來人口滯臺人數,而在2023年實施擴大的自行到案專案計畫,同年也將逾期的罰鍰金額從2千至1萬元提高5倍至1-5萬元。
而2024的違規件數確實因罰鍰提高產生嚇阻作用而大幅減少,移民署也預期今年違規件數會再下降;不過移民署115年度預算案在「罰金罰鍰」收入部分卻編列了5億8千多萬,較前一年度的預算案增幅超過5成,主要是預估國內勞動力市場需求和發展觀光政策所致。
預算中心指出,移民署在2023年和2024年查獲的逾期停留與逾期居留人數分別為4.3萬人左右(含失聯移工2.7萬人)及3.7萬人(含失聯移工2.2萬人),查緝的人數雖然較前2年增加,但整體的逾期停留、居居外來人口數及失聯移工仍分別增至14.3萬人及9萬餘人。
另外根據警政署統計,近年在臺外籍人士涉及違法的嫌疑人數逐年攀升,2024年較前一年就增加超過1倍,並以詐欺占比2成7最高,且查獲的外來人口違法樣態以失聯移工占大宗,2020-2023年占比都超過5成,2024年才降至4成9,失聯移工恐淪為詐騙集團洗錢工具利用的主要對象。
預算中心指出,加強查處和提高罰鍰仍然未能有效遏止逾期停留、逾期居留的人數,且移工失聯占比仍高,需要再深入了解原因,尋求改善。
移民署從今年10月起推行新的外籍人流管理制度,修正「入出國及移民法第七十四條之一特殊事由之認定及減免處罰標準」第3條,凡是逾期停留或居留的外國人或在臺灣的無戶籍國民,若是在查獲前自行到案,依規繳納罰鍰、配合辦理出國事宜,罰鍰減半,鼓勵逾期滯留者主動到案。
此外,日前由於有中國大陸偷渡人士利用收容替代制度,服刑期滿後在臺四處活動,內政部表示將研擬修法,是否會一併針對其他外籍人士加嚴規範,尚不明確。







